关于教育研究方案设计【六篇】

2022-09-30   来源:社会实践报告

狭义的教育是指由专门机构组织的学校教育广义上讲,它是指影响人们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拉丁语Educare是西方的“教育”这个词的来源是指“ldquo“导出”。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育研究方案设计的文章6篇 ,欢迎品鉴!

【篇1】教育研究方案设计

  一、指导思想

  20xx年是我校十一五”规划的关健之年,又恰逢我校创建“合格学校”。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发展全面,以创办家长满意的革新小学为宗旨,紧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瞄准“精品化、特色化、高质量”的努力目标,不断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和办学品位,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

  二、工作目标

  办学条件再上新档次,教育质量再创新成绩

  三、工作重点

  本学期学校工作的重点是:

  紧扣一个中心:创建“合格学校”

  突出两大主题: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优化三大管理:德育管理;教学管理;安全管理。

  开展四大活动:养成教育成效展示活动;教师专业成长汇报活动;书香校园创建活动;保合格学校创建活动。

  四、主要工作内容与措施

  (一)、加强班子建设,造就一支勤奋务实、团结奋进的行政领导集体。

  1、学校行政班子肩负学校兴衰大任。班子成员严于律已,既要扎实工作,又要开拓创新,更要讲求实效。既要关心教职工的生活,又要身先士卒,更要讲求原则。

  2、坚持一周一次行政例会制度,认真小结一周开展的各项工作,研究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深入课堂,帮助年级组教师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努力做到每周至少听评两个年级的一节课,每周至少参加一次学科教研活动。

  4、带着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和安全第一的理念,讲学习,讲团结,讲奉献,讲廉洁,工作程序规范,要逐步成为校长的得力助手。

  5、教研组和少先队要建立并不断充实自己的网页。

  6、认真组织和参与每周一次的教育教学管理督查活动,督查情况及时通报信息,保证严格公正。

  7、对分管的工作,组织的活动有计划、有方案,工作成效要处于全镇同类学校的前列。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群体。

  1、继续完善教职工岗位目标管理考评制度,确保考评过程严肃公正,考评结果真实可信,并作为教师评先评优和奖金分配的重要依据。

  2、继续完善教职工教学、科研成果奖励制度,教职工结构工资发放制度,调动教职工积极性。

  3、教师要严格遵守我校的规章制度,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做到关爱每一位学生,尊敬每一位家长,珍惜每一天时光,做好每一项工作。

  4、树立终身学习思想,开展教师读书活动,每周例会学习“名作鉴赏”,提升艺术品味,探讨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交流思想,统一认识。鼓励教师网上学习和研讨,开拓交流范围,建立教师自己的博客网页。

  5、制订并落实教师培养计划,通过培养,要出一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要帮助青年教师成长。

  6、严格执行督查力度,组织开展好“家长评教”、“学生评教”活动,严厉打击师德违规行为。

  (三)、加强德育建设,努力建构具有民工子弟学校特色的德育运行框架。

  1、抓好三大主题教育活动,即以“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为指导,以“忆奥运”为主题,大力开展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主题教育,以创建“合格学校”为主题,开展“波罗兴衰,我的责任”主题教育活动,以实现“诚信师生”为目标,开展诚信主题教育活动。

  2、三大阵地建设。橱窗、广播站是学校重要的宣传阵地,学校网站是学校唯一对外宣传的窗口,这三大阵地要加强管理,精心组织,及时做好新闻发布,好人好事宣传。广播站要及时宣传报道校园新面貌,新气象,新风尚。学校网站要在第一时间内把校园动态信息及师生作品等及时上传发布,通过网站新闻、留言板、论坛、博客等多种形式,波罗学校小网站特色。

  3、加强各项基本建设

  ①加强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继续开展星级学生评比。②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创建班级文化特色,将班级文化建设作为重要指标。③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开展优秀班主任评比,举办优秀班主任教书育人经验交流和征文活动,鼓励优秀班主任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四)深化课程改革,努力探索校本教研新路子

  1、加强管理,落实常规,抓教学秩序规范,活动计划落实,教学目标落实,教学环节落实,学习过程落实,遵循教研要“深”,备课要“评”,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考核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这十字教学方针,把教学工作常规抓实抓细。

  2、目标管理,分级负责。做好各学科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的管理工作,采取不同形式对教学质量进行跟踪,监测与调控,实行分级把关,即:教务处抓现阶段目标落实,年级组狠抓单元目标落实,教师抓课时目标落实。

  3、课堂调研,现场指导。学校领导坚持听课、深入课堂听课调研,现场指导教学,采用两种方法:①调研课:事先通知教师,教师有准备上课,上课结束后组织教学调研,检查教学效果。②推门听课:事先不通知教师,听课后将意见反馈给教师,以便及时把握教育动态,掌握第一手资料,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4、校本教研提高质量。教务处将加强对教研组工作的指导和检查,依据《优秀教研组评选条例》,每月评选优秀教研组。教研活动要重点抓好教师个人研修课,教师个人研修课按照“个人主备、主备说课,小组研讨、主备上课、小组评课、个人反思”六个环节进行,要求每人在教研组内轮流上好研修课,做到研修活动经常化,专题化,系列化,创出本教研组教研特色。按照局要求,抓好教学比武活动,精心组织好对家长开放日活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5、用好专用教室,争取让专用的设施设备为教学作最大限度的服务。逐步建设好体、艺、科学等教研组。

  6、抓竞赛活动,促素质提高。要在抓好学生语文、数学等各学科竞赛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小型竞赛活动,努力创建书香校园。

  (五)努力营造安全文明,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

  切实加强学校的安全工作,做到“校园零事故,安全又文明”。

  1、做好安全责任书的签定,学校与教师签,教师与家长签。

  2、开展师生的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养成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规范学生上学、放学、集会、活动行为,谨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4、日常安全隐患排查常抓不懈,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杜绝事故发生。

  5、每位教职工树立“安全第一,健康第一”思想,牢系安全健康这根弦,形成哪里有岗位,哪里就有安全责任的意识。要根据新形势,采取新办法,确保学校稳定和谐发展。

  希望通过以上计划的制订和落实,激励广大师生团结奋进,进一步提升办学品位,扩大对外交流,丰富办学内涵,齐心协力创建成功,再造辉煌。

【篇2】教育研究方案设计

  一、开题背景

  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不仅仅要培养一批批掌握现代高新技术的人才,更应当培养一大批具有现代人的精神面貌、良好的行为习惯、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学校教育担负着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任务。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未来公民的素质直接或间接地取决于现在的教育。因此,探索小学生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对提高未来小公民的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纵观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与教育形势的发展,我们认为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究其主要因素归纳起来有以下三方面。

  首先是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家长过多的包办孩子的一切,减少了孩子为达到与自己相适应的自理能力所必须进行的学习、实践及体验的机会。孩子无法感受到由实践而获得的进步,无法体验满足与乐趣,当然也无法从由于失败和挫折中换来经验教训,其结果使学生自理能力得不到很好培养。

  其次,学校德育中仍然存在着“假、大、空”的弊病。突击性德育难以使学生得到较为深刻的教育。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把共产主义理想道德教育与人的道德行为习惯、道德品性的培养罗列在一个层次上,学生无所适从。教育中一味地回避、抵制或阻止各种社会变革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凭着教师良好的愿望,在学校围墙内建立起一个纯而又纯、净而又净的“理想空间”,于是在学校和社会之间形成了截然不同、互不相干的两个世界。学生在“真空世界”所获得的道德认识与现实世界挂不起钩来,于是学生出现了双重人格,即在学校里表现出一种教师所希望的行为品行,而一旦进入社会就滋生逆反心理,就“随大流”了。这样学校德育往往事倍功半。

  再次,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发生了偏差,“偏”在对书本知识的灌输上,“重”在知识型单一人才的培养上,“差”在对人的基本素质的教育和陶冶上。学校的养成教育缺乏超前意识,缺乏系统的教育目标,教育目标缺乏体系,教育内容枯燥乏味,教育方法单一呆板,教育途径划一封闭。因而,德育工作难以适应当今这批思想活跃、思维敏捷、见多识广的小学生,致使教育效果甚微。

  二、研究目的及其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找到一条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途径,增强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增大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力,促进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举止,培养具有时代特征和符合现代要求的良好个人品质。培养学生具有纪律意识,规范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帮助学生树立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在执行纪律过程中做到自觉。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和毅力,帮助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博览群书、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学生改掉农村习惯中的陋习,做到语言文明、行为端庄、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加强卫生教育,树立劳动观念,在实践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劳动卫生习惯。

  同时,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推进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从而培养起一支教育思想端正、科研素养良好、业务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

  通过本课题的深入研究,既有利于克服我国长期以来在少年儿童养成教育中追求“高、大、全”的弊端,增强养成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推进素质教育,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也有利于促进我国家庭教育的改进。因此,从行为习惯的培养入手,来探讨和研究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培育,不仅可以克服长期以来少年儿童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弊端,而且也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这一研究,从现实和长远看,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研究本课题过程中,从多角度出发,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教育,实践磨练,对照评比等培养学生自觉守纪、自觉学习、自觉维护校园和公共场所卫生、自觉讲究文明礼貌等良好习惯,对农村学生的知、情、意、行加以规范,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同时,此项课题的研究,也对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有独特的参考和利用价值。同时必将对培养科研型的教师有着深远的意义,

  三、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针对小学生的行为进行研究。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从学校实际出发,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在学科教学中,进行获取知识的能力、创造的能力等养成教育训练。

  2、在活动课程中,主要进行礼仪、人际交往养成教育训练。

  3、在环境课程中,主要进行环保养成教育训练。

  4、在书法课程中,主要进行品格养成教育训练。

  5、在家、校、社区结合中,进行综合实践能力养成教育训练。

  以上五块内容,从端正态度、提高能力、落实行动三个层面操作。三位一体,互相联系,互为作用。

  “养成教育”是一个教育过程,这个教育过程是借助训练活动完成的。它必须具备“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训练活动。”同时,它是一个由“外化——内化——外化”的教育过程。即教育者将养成教育的目标具体化,借助语言、行动、教育媒体“外化”,通过训练活动传递出教育信息。受教育者接受信息后,“内化”成自己接受的东西,然后“外化”成为“规范化的日常行为”。由于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局限,加上训练的内容广泛、细致,而这种训练活动,又是大量而多样的,同时,又不能一次训练就可达标。因此,这个教育过程就必须是不断反复、循序渐进、十分漫长,必须渗透到方方面面、遍及整个小学阶段,甚至更长岁月,直至“终生”。

  这是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现代教育理论也为课题组老师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这些都为研究工作的展开准备了良好的条件。

  2、行动研究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行动实践法”将成为课题组主要的研究方法。研究人员将在新思路产生的过程中,更深刻反思原先养成教育方法的弊病,探寻养成教育的新方法,新策略,从而进一步推进理论研究。

  3、分析法:个案分析、观察分析、数据分析在课题研究中是必须要用的方法。在由点到面的实践过程中,分析法的作用将是很大的。

  4、调查法:要通过全面或个案调查方式,对学生行为习惯现状,师生心态要求,及本地农村环境对学生的影响等作全面了解:然后制订具体研究方案,力求科学、可行。

  五:研究遵循原则

  1、方向性原则。把养成教育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爱祖国的教育结合起来。

  2、科学性原则。以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理论为基本理论依据,以探索适应小学各个年级段养成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为目的,使实验研究服从教育规律,符合少年儿童的认识规律和身心发展的规律。

  3、系统性原则: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在主课题覆盖下,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年级、各学科,每位教师都可结合自身专长和工作实际,选择确立自己的子课题进行研究,以形成研究的系统性。

  4、主体性原则: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在研究过程中,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尊重、关心、爱护、帮助学生,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整体性原则: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既有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的影响,又有其个人经历、社会交往及个人心理特点的影响。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既要注重学校教育的研究,也要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关系,努力创造条件,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6、时代性原则:对于学生课堂课外规则习惯的培养要体现时代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六、课题组织实施方案

  1、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小学生礼仪常规》,规范队员的行为,从点滴做起。

  为使养成教育日见成效,将《规范》、《守则》、《礼仪》编成小册人手一册,要求每位队员熟记在心,少先队根据情况制定相应的检查细则并对照细则每天进行检查,检查情况给予量化。队员在明确了细则之后要求队员从小事做起。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队员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队员从小事做起。许多队员随地吐痰、乱扔纸屑。节假日走向街头巷尾向雷锋学习做好事,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养成教育达到潜移默化的境界,就要要求队员从小事做起: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楼道里慢走右行,见到班里门窗桌椅坏了主动修理,上学衣帽整齐,放学站队……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事,确是对队员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一种积累。

  2、用教师的言语行动陶冶学生

  教师的行为是队员的一面镜子,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给队员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此在对队员进行养成教育的同时,对教师的行为习惯也提出明确的要求,其目的是通过教师的言行去感染、熏陶队员。对教师的衣着、发型、化妆、言谈举止等方面进行明确的规定,不但要用外在美感染队员,更要用自身行为修养表现出为人师表的另一面,开展“微笑教育”活动,与队员、同事、家长交谈,面带微笑、和蔼可亲,做到“自身正,不令也行”。

  3、用制度强化

  从某种角度上说:“少先队员的非智因素还不稳定,具有反复性。所以对于队员在家庭中的养成习惯需要进一步改进,例如见面问好、主动行礼。您好、再见、谢谢等礼貌用语的使用要采取常抓不懈,反复抓,抓反复,激发队员形成良好习惯的愿望。只有当行为习惯内化为队员自身需要时才能真正地形成稳定的习惯。

  孔子曾经对他的弟子说:“不学礼,无以立。”《论语》中还记载了他“席不正不坐”等一系列礼仪言行,经过两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如今有形成了当代礼仪。作为新世纪的少年儿童,一个外在形式的文明礼仪,可以昭示出一个团体或者个人的文化素养与思想内涵,为了改变农村现有的传统礼仪教育,也为了培养今后的合格人才,聘请礼仪老师对队员进行礼仪训练,开设礼仪讲座,对队员进行强化的系统的礼仪文明教育,将外在的美的礼仪言行升华到队员自身内在需求,使现代的农村少先队员的形象显现出来。

  4、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养成教育

  学校教育是养成教育的主阵地,而课堂教学则是养成教育的主渠道。少先队在进行养成教育时一定要充利用好这一阵地,要求教师在开展养成教育时一定要根据学科特点,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养成教育因素,把养成教育贯穿于每科教学之中。在此基础上,让各个教研组,备课组制定出各学科教学的养成教育目标和主要内容,并写出计划安排,然后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贯彻落实。利用一朝一夕,通过每一件事,每一节课的长期熏陶使养成教育达到目的。

  5、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陶冶队员的情操,达到养成教育目的

  少先队员精力充沛,活泼好动、思维敏捷、求知欲旺盛。开展丰富多彩的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使队员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利用好清明节、五一节、国庆节、元旦、教师节、母亲节、妇女节、老人节等重大节日开展活动。如组织队员到街道驻地、敬老院、集市、工厂去锻炼、实习,组织队员举行青岛一日游活动,参观海尔工业园,街道农业园、工业园等,让队员在活动中实践自己的养成行为,检验养成效果,寻找在良好行为习惯中人们所给予的赞赏和肯定,感受自己在社会、家庭中的作用,从而达到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陶冶队员情操的目的。

  6、关注“环境”建设,适应养成教育

  环境育人,环境造就人。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能对队员产生积极的影响。学校环境作为隐性的课堂,对队员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实施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始终要把加强校园环境作为一项重要的措施抓紧抓好。

  (1)关注学校环境建设:学校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育的好坏,将学校每一面墙壁开辟出来,设立手抄报区、绘画区、创造区等,真正做到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队员一进校门就生活在布局合理、实用安全、整洁优美、规范有序、洁净卫生的环境中,无形中给队员树立起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爱清洁、讲卫生、爱护公物的良好行为习惯自然养成。

  (2)关注家庭环境建设:家庭教育的队员接受教育的重要阵地,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往往教育出不同“质量”的队员,不同的家庭,教育出不同的孩子,其性格习惯等也各不相同。所以说在队员的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如城市的家庭父母将垃圾扔到垃圾箱(或池)里,而农村的家长出门随手就扔。如何让队员养成保护环境卫生,维护集体环境的良好习惯呢?这就需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学校应担当起指导家庭养成教育的责任,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思想,让家长首先从自身做起,不仅要重视学业,更要重视培养队员良好的品行。使养成教育形成氛围,在良好的环境中得到熏陶。

  7、及时总结,善于表扬,激励奋进。

  在实施的过程中对于队员表现出的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及时的进行总结,做到每周一总结,每月一总评,学期末进行总表彰。注意随时发现队员的闪光点,利用广播站,校报等形式让全体队员了解,让队员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表扬、肯定、鼓励,对于增强其自信心,激励其进取心,将产生直接作用,而这些心理因素对取得新成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起到推动作用。

  七:研究目标达成

  第一年:达成目标:成立课题组,拟定研究方案。

  阶段成果:完成《申报、评审书》填写。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举行开题仪式。完成阶段性的成果。撰写相关论文和调查报告

  第二年:达成目标:制定具体的研究计划并实施。

  阶段成果:撰写相关论文和调查报告

  第三年:达成目标:进行阶段检查和总结,调整和改进下一阶段研究工作,撰写中期研究报告,接受市专家中期评估验收。

  阶段成果:中期研究报告、研究论文

  第四年:达成目标:进行阶段检查和总结,调整和改进下一阶段研究工作,撰写研究报告,接受市专家中期评估验收。

  阶段成果:阶段性研究报告、研究论文

  第五年:达成目标:撰写课题终端研究报告、论文集。编写出学生养成教育校本教材

【篇3】教育研究方案设计

  一、指导思想

  20xx年是我校十一五”规划的关健之年,又恰逢我校创建“合格学校”。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发展全面,以创办家长满意的革新小学为宗旨,紧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瞄准“精品化、特色化、高质量”的努力目标,不断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和办学品位,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

  二、工作目标

  办学条件再上新档次,教育质量再创新成绩

  三、工作重点

  本学期学校工作的重点是:

  紧扣一个中心:创建“合格学校”

  突出两大主题: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优化三大管理:德育管理;教学管理;安全管理。

  开展四大活动:养成教育成效展示活动;教师专业成长汇报活动;书香校园创建活动;保合格学校创建活动。

  四、主要工作内容与措施

  (一)、加强班子建设,造就一支勤奋务实、团结奋进的行政领导集体。

  1、学校行政班子肩负学校兴衰大任。班子成员严于律已,既要扎实工作,又要开拓创新,更要讲求实效。既要关心教职工的生活,又要身先士卒,更要讲求原则。

  2、坚持一周一次行政例会制度,认真小结一周开展的各项工作,研究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深入课堂,帮助年级组教师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努力做到每周至少听评两个年级的一节课,每周至少参加一次学科教研活动。

  4、带着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和安全第一的理念,讲学习,讲团结,讲奉献,讲廉洁,工作程序规范,要逐步成为校长的得力助手。

  5、教研组和少先队要建立并不断充实自己的网页。

  6、认真组织和参与每周一次的教育教学管理督查活动,督查情况及时通报信息,保证严格公正。

  7、对分管的工作,组织的活动有计划、有方案,工作成效要处于全镇同类学校的前列。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群体。

  1、继续完善教职工岗位目标管理考评制度,确保考评过程严肃公正,考评结果真实可信,并作为教师评先评优和奖金分配的重要依据。

  2、继续完善教职工教学、科研成果奖励制度,教职工结构工资发放制度,调动教职工积极性。

  3、教师要严格遵守我校的规章制度,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做到关爱每一位学生,尊敬每一位家长,珍惜每一天时光,做好每一项工作。

  4、树立终身学习思想,开展教师读书活动,每周例会学习“名作鉴赏”,提升艺术品味,探讨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交流思想,统一认识。鼓励教师网上学习和研讨,开拓交流范围,建立教师自己的博客网页。

  5、制订并落实教师培养计划,通过培养,要出一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要帮助青年教师成长。

  6、严格执行督查力度,组织开展好“家长评教”、“学生评教”活动,严厉打击师德违规行为。

  (三)、加强德育建设,努力建构具有民工子弟学校特色的德育运行框架。

  1、抓好三大主题教育活动,即以“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为指导,以“忆奥运”为主题,大力开展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主题教育,以创建“合格学校”为主题,开展“波罗兴衰,我的责任”主题教育活动,以实现“诚信师生”为目标,开展诚信主题教育活动。

  2、三大阵地建设。橱窗、广播站是学校重要的宣传阵地,学校网站是学校唯一对外宣传的窗口,这三大阵地要加强管理,精心组织,及时做好新闻发布,好人好事宣传。广播站要及时宣传报道校园新面貌,新气象,新风尚。学校网站要在第一时间内把校园动态信息及师生作品等及时上传发布,通过网站新闻、留言板、论坛、博客等多种形式,波罗学校小网站特色。

  3、加强各项基本建设

  ①加强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继续开展星级学生评比。②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创建班级文化特色,将班级文化建设作为重要指标。③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开展优秀班主任评比,举办优秀班主任教书育人经验交流和征文活动,鼓励优秀班主任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四)深化课程改革,努力探索校本教研新路子

  1、加强管理,落实常规,抓教学秩序规范,活动计划落实,教学目标落实,教学环节落实,学习过程落实,遵循教研要“深”,备课要“评”,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考核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这十字教学方针,把教学工作常规抓实抓细。

  2、目标管理,分级负责。做好各学科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的管理工作,采取不同形式对教学质量进行跟踪,监测与调控,实行分级把关,即:教务处抓现阶段目标落实,年级组狠抓单元目标落实,教师抓课时目标落实。

  3、课堂调研,现场指导。学校领导坚持听课、深入课堂听课调研,现场指导教学,采用两种方法:①调研课:事先通知教师,教师有准备上课,上课结束后组织教学调研,检查教学效果。②推门听课:事先不通知教师,听课后将意见反馈给教师,以便及时把握教育动态,掌握第一手资料,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4、校本教研提高质量。教务处将加强对教研组工作的指导和检查,依据《优秀教研组评选条例》,每月评选优秀教研组。教研活动要重点抓好教师个人研修课,教师个人研修课按照“个人主备、主备说课,小组研讨、主备上课、小组评课、个人反思”六个环节进行,要求�咳嗽诮萄凶槟诼至魃虾醚行蘅危龅窖行藁疃;ㄌ饣盗谢闯霰窘萄凶榻萄刑厣0凑站忠螅ズ媒萄П任浠疃淖橹枚约页た湃栈疃旖淌ψㄒ党沙ぁ�

  5、用好专用教室,争取让专用的设施设备为教学作最大限度的服务。逐步建设好体、艺、科学等教研组。

  6、抓竞赛活动,促素质提高。要在抓好学生语文、数学等各学科竞赛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小型竞赛活动,努力创建书香校园。

  (五)努力营造安全文明,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

  切实加强学校的安全工作,做到“校园零事故,安全又文明”。

  1、做好安全责任书的签定,学校与教师签,教师与家长签。

  2、开展师生的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养成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规范学生上学、放学、集会、活动行为,谨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4、日常安全隐患排查常抓不懈,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杜绝事故发生。

  5、每位教职工树立“安全第一,健康第一”思想,牢系安全健康这根弦,形成哪里有岗位,哪里就有安全责任的意识。要根据新形势,采取新办法,确保学校稳定和谐发展。

  希望通过以上计划的制订和落实,激励广大师生团结奋进,进一步提升办学品位,扩大对外交流,丰富办学内涵,齐心协力创建成功,再造辉煌。

【篇4】教育研究方案设计

  一、指导思想

  立足学校实际,建立以解决学校在课程实施中所面对的实际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以促进学生健康、主动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宗旨的校本研究制度,使学校成为学习化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

  二、管理制度

  1、建立理论学习制度。采取定时与即时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校本培训,引导教师学习新课程教学理论。

  2、建立对话交流制度。本校教师就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展开互相对话、深度会谈、专题研讨,实现信息交换、经验共享。

  3、建立课题研究制度。坚持“教学即教研,问题既课题”的原则,以教育教学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课题,深入探讨,形成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定期开展课改专题教学研讨、观摩活动。。

  4、建立教研激励机制。将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绩效纳入工作实绩考核的内容,将教研工作情况作为新课程实验评估、年度考核的主要条件之一,并定期对教学研究成果进行评定、奖励。

  三、组织形式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校本论坛、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示范课、研究课、说课、听课、评课、专题讲座、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专业人员与优秀教师合作等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灵活运用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以“问题——计划——行动——反思——总结”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具体措施

  1、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和培训工作,努力提高任课教师的教研理论水平和教研工作能力。明确目标要求,教师要有笔记、体会,让最新的研究理论和典型案例准确及时地深入到广大教师中间,为开展群体性研究活动提供保证,积极营造老同志只争朝夕,年青同志厚积薄发的浓郁学习、研究氛围。每学期末组织全员参加的政治、业务理论考核工作。

  2、加强教学研究工作,抓住“推广和应用‘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契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研究。使教师能把课改的新理念和远程教育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实际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为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奠基础。

  3、加强教研活动的开展,有计划的开展“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教学指导、示范课、研究课”等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能力,提高教科研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教师坚持每学期听课、评课活动,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重点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教改理念。每学期各教研组组织研究课、观摩课不少于3节,交流活动不少于3次。

  4、实施课题引领作用,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促课改。努力探索适应课改需要的教学模式和适应学生实际和学科特点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在《如何在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中推广和应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课题引领下,教研组要把好学校课题与分组课题的关系,把好组课题与个人课题的关系,提高指导教学实践、研究的实效性,确保学校的教育科研规范、有序。

  5、进一步整合教研力量,充分发挥镇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建设一支有活力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教研队伍。积极推广校级教研,要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继续坚持手拉手活动及结对拜师活动。每位教学骨干重点跟踪一名教学教研有困难的教师,帮助他们进行教材、教法的研究,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及学生发展的需求,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五、保障措施

  1、加强教研室和教研组建设,保证组织人员、措施制度落实到位,经费投入落实到位。

  2、充分引导教师利用互联网的强大优势资源作好反思、交流、研讨工作,打开眼界,及时吸收先进的教育教学资源信息,提高教师参与教研的信心和热情。

  3、注重教青年教师的进修和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建立教研成果奖励制度,鼓励全员积极参与校本活动,提高校本教研的效果。

  4、学校每年投入一定的资金购买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书籍、订阅一定数量的教育教学杂志,为教师学习奠定物质基础。

【篇5】教育研究方案设计

  一、指导思想

  立足学校实际,建立以解决学校在课程实施中所面对的实际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以促进学生健康、主动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宗旨的校本研究制度,使学校成为学习化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

  二、管理制度

  1、建立理论学习制度。采取定时与即时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校本培训,引导教师学习新课程教学理论。

  2、建立对话交流制度。本校教师就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展开互相对话、深度会谈、专题研讨,实现信息交换、经验共享。

  3、建立课题研究制度。坚持“教学即教研,问题既课题”的原则,以教育教学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课题,深入探讨,形成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定期开展课改专题教学研讨、观摩活动。。

  4、建立教研激励机制。将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绩效纳入工作实绩考核的内容,将教研工作情况作为新课程实验评估、年度考核的主要条件之一,并定期对教学研究成果进行评定、奖励。

  三、组织形式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校本论坛、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示范课、研究课、说课、听课、评课、专题讲座、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专业人员与优秀教师合作等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灵活运用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以“问题——计划——行动——反思——总结”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具体措施

  1、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和培训工作,努力提高任课教师的教研理论水平和教研工作能力。明确目标要求,教师要有笔记、体会,让最新的研究理论和典型案例准确及时地深入到广大教师中间,为开展群体性研究活动提供保证,积极营造老同志只争朝夕,年青同志厚积薄发的浓郁学习、研究氛围。每学期末组织全员参加的政治、业务理论考核工作。

  2、加强教学研究工作,抓住“推广和应用‘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契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研究。使教师能把课改的新理念和远程教育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实际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为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奠基础。

  3、加强教研活动的开展,有计划的开展“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教学指导、示范课、研究课”等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能力,提高教科研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教师坚持每学期听课、评课活动,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重点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教改理念。每学期各教研组组织研究课、观摩课不少于3节,交流活动不少于3次。

  4、实施课题引领作用,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促课改。努力探索适应课改需要的教学模式和适应学生实际和学科特点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在《如何在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中推广和应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课题引领下,教研组要把好学校课题与分组课题的关系,把好组课题与个人课题的关系,提高指导教学实践、研究的实效性,确保学校的教育科研规范、有序。

  5、进一步整合教研力量,充分发挥镇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建设一支有活力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教研队伍。积极推广校级教研,要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继续坚持手拉手活动及结对拜师活动。每位教学骨干重点跟踪一名教学教研有困难的教师,帮助他们进行教材、教法的研究,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及学生发展的需求,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五、保障措施

  1、加强教研室和教研组建设,保证组织人员、措施制度落实到位,经费投入落实到位。

  2、充分引导教师利用互联网的强大优势资源作好反思、交流、研讨工作,打开眼界,及时吸收先进的教育教学资源信息,提高教师参与教研的信心和热情。

  3、注重教青年教师的进修和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建立教研成果奖励制度,鼓励全员积极参与校本活动,提高校本教研的效果。

  4、学校每年投入一定的资金购买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书籍、订阅一定数量的教育教学杂志,为教师学习奠定物质基础。

【篇6】教育研究方案设计

  (一)研究问题及解释

  1、研究问题

  初中英语教学方式的变革对中学生的影响

  2、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化和社会生活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英语的地位日显著,它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学生是学习被动的客体。然而,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倡导以学生为本的学生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初中英语教学方式也经历了明显的变革。

  3、研究的意义

  初中英语教学改革对于我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的的实现起着关键作用。而教学方式的变革是其中重要一部分。研究初中英语教学方式变革对学生的影响有两大重要意义。第一,理论意义。即能为英语教学方式改革提供指导性意见和促使中学生的发展顺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时代的发展。第二,实践意义。即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和增加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兴趣和态度的了解以求达到英语教学方式的多样性,趣味性和启发性。

  (二)目前相关的研究文献评述

  一、前言

  影响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因素是多维,其中教学方式的变革就重要因素之一。教学方式是传输知识的纽带,教学方式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英语的水平和效率。为顺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时代的发展,我国已有很多学者对这方面进行了研究。而本文主要对现有研究中有关初中英语教学方式变革的相关资料文献进行分析,了解英语教学方式的发展方向,以及该从哪方面着手研究变革对中学生带来的影响。

  二、初中英语教学方式变革对中学生影响研究的基本现状

  传统初中英语教学方式只注重语法结构和词汇释义,所以学生的英语可以说是“哑巴”英语,只会读和看,而不会说。为顺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时代的发展,将学生培养成能说英语的人,英语教学方式的变革势不可挡,其中初中英语教学改革是较为重要和关键环节。

  关于初中英语教学方式变革的研究,许多论者多从不同的方法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如王勤敏从新时期初中英语教学改革的特征方面介绍了变革对学生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的影响。即“一、由单一性走向多样性;二、由同一性走向差异性;三、由客体性走向主体性;四、由单向性走向互动性;五、由灌输性走向探究性;六、由割裂性走向整体性。”杜娇玲充分分析了中学英语教学方法变革的方向,即现代化、情景化和人性化的发展方向。并以此阐明了它们对于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英语逻辑思维,表达能力等影响。以及赵茜和王佳,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角度论述了教师英语教学方式转变,并结合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说明变革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三、总结

  综合我国初中英语教学方式变革影响的现状,本文在收集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这些研究的内容及特点,目的是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为深化变革影响,提高中学生英语学习效率做出贡献。

  (三)研究内容

  1、改革开放以来初中英语教学方式精华和糟粕研究

  英语在中学是一门相当重要的主课。目前,就上海地区的中学生来说,语法基础比较牢固,然而英语交际能力令人堪忧。对于众多英语教学方法,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已经成为众多中学英语教师急需探讨的难题之一。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经历了四次课程改革,在这段时间里我国初中英语教学方式经历着许许多多的变革,这其中有好有坏。因此,我们应当开展对这些教学方式的研究,分清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分析其对学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促使教师们开展更加有效生动的课堂教学。

  2、中学生对英语教学方式变革的态度研究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强调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的专制型师生关系,学生不再是一味接受知识的客体,而是一切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具有主体的需求和责权。因而通过了解中学生对于教师课堂英语教学的感受以及对于老师授课方式的意见和建议,可知新时期英语教学法是否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出发;学生是否成为了英语学习的主体。

  3、中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态度和兴趣的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因而,对于英语的学习态度,热情和兴趣的研究,可以直观的看到新型教学法对学生情感方面的影响。

  4、新型英语教学方式实践效果研究

  对于教学方式实践效果的研究,即新英语教学方法对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有助于了解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情况,英语的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

  5、新型英语教学方式在初中课堂的实施情况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新课改极力倡导英语教学方式的变革,摆脱传统的英语学习模式,使学生在一个快乐和谐的氛围中学习。然而传统的机械填鸭式教学依然存在,许多教师对于新型教学方式的理解存有偏差,所以要针对新型英语教学方式是否在初中课堂得以实施加以调查研究,观察传统单向传授式教学的改善情况,以提高教师对新教学方式的重视,鼓励教师积极采用。

  6、传统英语教学方式对中学生的影响

  通过对传统方式影响的研究,可以分析比较新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影响。

  (四)研究方法

  1、调查法:

  可采用自填式问卷的调查研究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上海市中学中抽取一定规模的样本,通过数据统计分析,了解中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和兴趣,学习方式以及新英语教学方式的实施情况。

  可通过结构式访谈的调查研究方法,从上海市中学中选取一定的英语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在英语教学方式的变革对学生英语成绩和能力的影响。

  2、文献法:

  可通过收集各种研究资料,分类阅读有关文献(包括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有价值的资料),比如一些现存的关于初中英语教学方法的变革方向的研究或新时期初中英语教学方式中利弊的研究,归纳总结并得出一般性结论。

  3、自然观察法:

  可通过走进初中英语课堂,观察感受,新英语教学方式的实施情况以及其对中学生上课行为态度的影响。

  (五)研究步骤和可能遇到的困难

  1、研究课题的确定

  2、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

  第一步:确定课题组成员

  第二步:理论学习技能培训,制定教育研究方案,设计问卷和访谈提纲。

  第三步:研究方案的申报

  3、初步调查探索阶段

  第一步:将问卷先在上海市几个中学生中进行预测,再进行修改。第二步:在小范围内(约30人)进行测试

  第二步:在调查、采集数据之后,做好对比分析,对调查问卷进行修改。

  4、实施阶段

  第一步: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邀请专家进行辅导,完善研究计划。

  第二步:开始课题研究,正式发放问卷,进行访谈,搜集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5、总结结题阶段

  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课题研究中存在的困难

  1、理论知识基础不牢固

  无论研究什么课题,理论知识是研究的基础,倘若事先没有进行良好的理论学习,研究者就无法辨别针对某一课题该研究什么,该使用何种研究方法,研究途径和手段。因而可能会导致研究过程缺乏系统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未必准确完善。

  2、缺乏问卷提问的有效性

  在初中英语教学方式的变革对中学生的影响的研究中,研究者可能对于英语教学方式的变革的理论结构还不熟悉,所以在设计问题时,问一些不必要的问题,设计的选项不全面或过于概括,降低了问卷调查结果的有效性。

  3、缺乏访谈技巧

  虽然此次研究运用的是结构化访谈,但是被访谈者的回答可能不全面,或者他的回答中有应进一步提问的地方,因此,访谈者应该掌握追问技巧,了解更多的信息。但是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往往只注重表面的回答,缺乏对深层次内容的敏感度。

  4、研究过程中总结不够及时

  在研究过程中,往往收集的资料众多,因而要及时的做好对资料的分析总结,否则便易于忘记或丢失,不能为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六)可能的研究结论

  教学方式是传授书本知识的媒介,学生能否高效的掌握知识和技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教”。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根据国内外有关英语教学理论,不断发展着英语教学方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可以增加对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影响。

  初中英语教学方式的变革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能够自主开展英语学习计划和活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课堂内容的丰富,教学形式的多样,如使用ppt,视频动画等,使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英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了对英语的兴趣和热情,英语成绩也有所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方式的变革最大益处就是实践性的增强,英语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交流工具,教师们给学生创造或模仿真实的语言环境,让每一位学生身临其境,提供口语交际平台,因而学生们大都敢于开口,乐于开口,英语思维能力,交际能力有所提升,自信心也不断提升。

  初中英语教学方式的变革也帮助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目前大部分初中生都更加重视英语的实践运用,而不是一味的背诵词汇,记语法规则,学生也会自主寻找英语的课外学习资料,学习主动性增强。

  虽然新初中英语教学方式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但是对学生的影响尚不广泛,依旧有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对新教学方式理解不当,依旧有学生认为英语学习枯燥乏味,因而在全面贯彻初中英语教学方式变革的影响上还需更多的努力和实践。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勤敏.新时期初中英语教师教学方式变革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2]赵茜,王佳论.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J].教育科学研究,2012(2):24-27.

  [3]杜娇玲.浅析英语教学方法变革方向[J].才智,2012(8):271-272.

关于教育研究方案设计【六篇】

https://m.habasit-longbelt.com/baogao/175391.html

推荐访问

教育研究方法设计 教育研究方案的设计
分享

热门关注

核酸检测社会实践报告精选六篇

社会实践报告

疫情防控的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锦集四篇

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防疫志愿者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范文汇总六篇

社会实践报告

疫情防控志愿者社会实践报告【汇编三篇】

社会实践报告

疫情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合集3篇)

社会实践报告

核酸志愿者社会实践报告(锦集4篇)

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疫情防控志愿者社会实践报告【汇编六篇】

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学党史社会实践报告集合3篇

社会实践报告

社区疫情防控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范文三篇

社会实践报告

返家乡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合集3篇)

社会实践报告